第八百零一章 北魏南吴,各有算谋!-《三国之仲谋天下》


    第(2/3)页

    郭嘉清秀的眼眸之中荡漾着一层层的幽幽的战意。

    “陛下,还有一点,在泰山方面,吴军如今取得如此大的战果,未必就是佯攻,臧霸败了这一战,气势已失,还需派人协助!”

    戏志才低声的道:“其实臧霸并不弱,在我们魏朝,他也算是一员悍将,但是他绝对不是鞠义的对手,他们连鞠义到底有多少兵马都没有摸清楚,就已经败下一阵,上万兵马折损,这样下去,即使保住青州,泰山也会大败。”

    “鞠义?”

    曹操对于这个名字,有些咬牙切齿:“有些可惜了,昔日的冀州大战居然让孙仲谋黄雀在后,把这一员悍将收于麾下!”

    “陛下,臣愿意去对付鞠义!”

    田丰想了想,他感觉曹操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便坦然的站了出来,道:“某家于此人相交甚深,对于他了解颇为精细,天下人都认为鞠义只是一个嚣张跋扈的猛将,可事实上,此人虽然崇尚进攻,但是在排兵布阵之上,谨慎无疑,心机颇深。不在我们的张将军之下,臧霸不是他对手,很正常,不过臧霸主力还在奉高,微臣协助之下,他若是不增兵。拿下他也,而不是不可能!”

    他熟悉鞠义的所有战法,想要对付鞠义,不是一件难事。

    “文远,汝认为,此人如何?”

    “末将和他没有正式交过手!”

    张辽平静的道:“但是官渡战役和邺城之战,都隐隐约约之间有些碰撞,没有此人,袁本初走不出官渡。在邺城,我们也想也不用顾虑太多导致伤亡巨大,我们魏朝,能对付此人的寥寥无几!”

    “元皓,你毕竟和他有交情,朕不想为难汝!”

    “陛下,无论是我还是沮授,直至如今。依旧把鞠义当成至交好友,但是公私之间。微臣分得清楚,各为其主,生死无怨,战场相逢,竭尽全力一战,才是真正的好友!”

    田丰坚定的道。

    “那就麻烦你了!”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如果田丰说他对鞠义一点情谊都没有了,他才会担心,田丰的坦然倒是让他的疑心病彻底的消失:“如今关中和京都的兵马都不能调动,朕唯一能协助你的,只有五千虎豹骑。就算拿不回来鞠义的人头,朕也希望,夺回琅邪!”

    “臣,必定为这一战,竭尽全力!”田丰的声音变得的异常锋锐了起来。

    这一战议定之后,田丰和郭嘉匆匆的下去做准备,贾诩也去为他们的准备如今青州和泰山方面最详细的消息。

    张辽和戏志才倒是留在了清心殿。

    “文远,志才!”曹操目光看着两人,沉声的道:“魏朝想要和吴国决一死战,就必须要凝聚一心,无论是朝堂还是军方,朕要整顿一下!”

    “陛下想要如何整顿?”张辽问道:“军队乃是一柄双面刃,一旦弄不好,会伤了朝堂!”

    “据朕所知,在曹家还有夏侯家麾下不少将领,都有些吃空饷的行为,可对?”曹操冷声的问道。

    “陛下,这行为的确存在不少,但是并不严重!”戏志才道:“若想要剔除,恐怕只能效仿于吴国,把军方大清扫!”

    “这万万不可!”张辽连忙摇头,道:“陛下,国情不一样,吴国的那一套,不合适我们的魏朝,画虎不成反类犬,那会让我们魏朝自损元气!”

    “而且陛下还会落了一个效仿者的名头!”戏志才道。

    “这些朕明白!”

    曹操点头,这一点他还是很清醒的,不过他也不能看着那些蛀木虫影响魏军战斗力:“不过文远志才,你们好好想想,这一年战役,从徐州幽州到并州,吴国如今在军力方面已经超越的我们魏朝。

    孙仲谋当初在吴国的军队之中,实行新的变法和大清扫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该效仿的,还是要学,只要能让魏朝强大,朕不志在这一份脸面!”

    “陛下,臣等会好好的考虑一下!”

    戏志才和张辽对视了,点点头。

    金陵城。

    吴王孙权也在军机阁紧急的召集了众将,商议和筹谋着青州的战役。

    “这是青州刚刚回来的战报,尔等都好好的看一看吧!”孙权盘坐于大殿的首位,他俊朗的面色有些难看。

    “蔡瑁不上当?”

    “收拢兵力,固守黄县?”

    众将目光看着的青州贺齐亲自传回来的战报,一个个都忍不住有些惊诧起来。

    “这个蔡瑁不仅仅不上当,居然还主动放开了东牟城,把贺将军在海上埋伏的兵马逼迫的不上不下了,好一个以退为进!”

    参谋司司长徐庶叹了一口气。

    “我们之前可能都小看这个昔日的败军之将!”

    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眼眸之中爆出一抹冷意:“此人算是吃一亏长一智,比当年在赤壁的时候更难缠了!”

    蔡瑁,在历史上他就是打酱油存在,衬托出诸葛亮周瑜这些超级人才的一片小绿叶,却没想到经历的赤壁战败之后,居然能成长到这个地步。

    青州一战,贺齐的计划是利用第十师登陆东牟城,营造主力在东牟,然后引诱魏国海军兵出莱州湾。伏击而打之。

    这个战略很好,而烈焰第十师的陈横也做的很好,可惜,因为蔡瑁的谨慎,让这一战功亏一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