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海军船坞-《崛起香港1949》


    第(2/3)页

    “一英亩43560平方英尺,27英亩就是一百多万平方英尺,我没有算错吧?”

    “准确的说是117万余平方英尺。”李华龙微笑道,“这块地皮绝对是香港政府历来公开招标的地皮中开发价值最高的地块。”

    “1亿,购买117万平方英尺的地皮,每平方英尺不到100港元,呵呵,我感觉有点便宜啊!”

    “不便宜了,不出意外,我应该能够买下这块地皮。这块地皮不全是建筑用地,道路和绿化用地占去了一半。现在香港楼市低迷,这个项目实在太庞大了,需要投入很多资金,风险系数很大。我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参与竞拍,现在不少地产商已经是惊弓之鸟了,谈起地产皆惊魂失色,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有能力独资开发这块地皮。”

    “香港政府不是在海外的报刊上刊登了广告嘛,前几天,香港政府还招待了来自日本的客商。海外的财团可是很有实力的。”

    “现在国际上对香港地产市场一致看淡,就算有国外投资者下标竞投,价格也不会很高的。要下标,就要先交600万元按金,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将很多感兴趣的人拒之门外。”

    “也是啊。”李华虎嘀咕了一声,“不会你一个人投标吧?”

    “不会的。”李华龙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

    对拍卖暗标海军船坞这块地皮,香港政府很重视,不仅在香港大卖广告外,还在伦敦和纽约的报刊刊登广告。

    李华龙知道国际上对香港地产市场看淡,他担心只有他一个参与投拍,香港政府会临时取消拍卖,收回地皮,所以,他找到了利孝和和包玉刚,希望他们能够出面,临时组间财团参与竞拍,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李华龙并不担心利孝和或者包玉刚中途截胡了,就算他没有买下这块地皮,他也不会很失望,毕竟未来几年,香港楼价和地价都会大幅下降,他有很多投资赚钱的机会。

    历史上,香港政府首次拍卖海军船坞时,除了霍英东外,没有人参与投标,而李华龙的出现,影响到了霍英东的财富积累,就算霍英东此时对海军船坞地皮感兴趣,出价也不可能比李华龙出的高。

    朝鲜战争期间,霍英东靠向内地政府运送物资,赚了一些钱,之后,他涉足房地产业,虽然赚了一些钱,但没有让他成为香港地产大鳄。

    华龙置业公司最先在香港分层分单位出售住房,最先卖“楼花”,早在霍英东涉足房地产生意之前,香港多家房地产公司快速发展壮大了起来,等霍英东进入这个市场,凭借他当时的财力,无法和大企业竞争,只能苦心经营,赚取一些合理利润。

    可能因为霍英东没有快速崛起,没有显赫的大富豪,港英政府没有因为他在朝鲜战争期间给内地供应物质,而公开表达对他的不满和歧视,也没有打压他。后来,一九六八年,香港发生暴-动,楼价地价暴跌,霍英东和很多有眼光的商人一样,积极行动,买入大量的地皮,这为他成为香港地产大鳄奠定了基础。

    受了李华龙重生的影响,这个时空的霍英东去世时,霍家整个家族拥有的资产,比另外一个时空的霍氏家族多,可霍英东家族在内地的影响力要差一些,毕竟这个时空有李逸松家族,有李华龙这个人竖起的标杆,霍英东只有仰望的份。

    在香港,可以盖建高楼大厦的地皮很少,黄金地段的大块地皮就更值钱了,海军船坞地块27英亩,这么大块地皮,用于综合开发,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