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歌和郎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一起来到梁啸身边。见他们过来,正为梁啸解说风景的赵广微微一笑,拱手告退。秦歌走到梁啸身边,拱手施礼,张了张嘴,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梁啸扫了他们一眼。“输了?” 所有的郎官都低下了头,秦歌的声音像蚊子一样,低不可辨。“输了。” “服不服?” 秦歌愣了一下,挠挠头。“不服。” “不服?”梁啸轻笑一声:“好啊,那你们去好好反省,什么时候觉得有把握了,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把丢掉的脸再挣回来。” “好!”秦歌这一次没有再犹豫,一口答应。郎官们也抬起了头,眼神炙热。 —— 严安日夜兼程,赶到了豫章,见到了王恢。 王恢正在梁啸的菜田里忙活。天子给了梁啸一百顷菜田,梁啸也带来了不少种子,却没来得及张罗,就被派到南越去了。王恢在豫章屯田,闲来无事,就接过来了梁啸的菜田,带着亲卫营,天天在菜地里忙活。如今有些新菜刚刚上市,他天天尝鲜,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看到严安的时候,他很奇怪。“严君,你怎么又回来了?” 严安笑笑,递上天子手书。王恢不敢怠慢。连忙在旁边的水渠里洗净了手,这才恭恭敬敬的接过,仔细阅读。看完之后,他的脸色阴了下来。很不高兴。 天子否决了他的提议,要求他立刻做好进军南越的准备,还让严安再次出使南越。虽然天子没有说严安和梁啸谁是正使,可是看严安这副表情,显然是要以严安为正使。一想到严安经过豫章的时候。梁啸对他的款待,王恢便觉得严安太过份了。不仅如此,天子也未免太薄情。 剥夺梁啸的正使身份,这么做,对梁啸来说是不是不够厚道?不管怎么说,梁啸毕竟是有爵位在身的冠军侯,又有战功,而严安只是一个卖嘴的书生。 “天气炎热,此时出师,恐怕不太合适吧。”王恢收起天子手书。小心翼翼的掖进怀中。他对天子再有意见,也不敢对天子的手书不敬。 “什么时候出征,陛下并没有做硬性规定,这也是陛下给你手书,而不是正式下诏的原因。”严安笑容满面。“大行令,陛下对你可是信任有加啊。” 王恢皮笑肉不笑的咧了咧嘴,没有吭声。 严安早有准备,也不着急。他慢吞吞的说道:“大行令想必已经知道东郡大水的事?” 王恢点点头。 “出现天灾,人心惶惶,陛下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大行令。陛下期望你和御史大夫为朝廷分忧,你可不能让陛下失望啊。” 王恢转过头,盯着严安,神情有些松动。他听得懂严安的意思。知道这事不是自己能拦得住的。不过,他仍然觉得立刻进兵不是上策。他是燕人,在长安生活了多年,已经觉得长安够热了。如今来到豫章,才知道长安的热根本不足一提。 这样的天气出兵,恐怕不用打仗。就会有大量的士卒中暑。 “严君,你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古人为什么以春秋为史。”王恢提起衣袖,扇了扇风,又瞅了瞅严安微乱的衣领。“你大概不知道这样的天气穿上战袍,再套上战甲是什么滋味。” 严安依然满脸笑容。“大行令,我虽然没有上过来阵,却也知道这样的天气作战的确不容易。不过,正因为不容易,才有机会出奇制胜,大行令,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王恢撇了撇嘴,脸色稍缓。严安见了,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王恢立功心切,在这么一件大功面前,他不可能不动心。严安鼓动如簧之舌,将他对天子说的那些理由又说了一遍,直到把王恢说得心动不已,仿佛南越唾手可得一般。 两人说得投机,尽欢而别。王恢积极备战,严安则赶往南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