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京四艳,使至塞上-《大无限神戒》


    第(2/3)页

    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周围的人被暂时的孤立,但绝对不可能会永远被人孤立,只要他愿意破局,那就一定会破。

    “前些日子,有人说我们文法大会,全部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个时候,柳如水继续说话道,“更说诗歌缺乏英气,不如我等写一些带有具有军旅沙场之风的诗,让别人见识见识,知道我等并非无力文人,各位以为如何?”

    柳如水话音落下,众多才子顿时叫好。

    诗歌,是很多才子喜欢的东西。

    李志颖也懂一点,然而真让他作诗的话,那就难为他了。

    可看到一些不怀好意的眼神,他心中却明白,如果不作诗,那么等别人刁难,就不太好玩了。

    他既然要破局,不搞结仇的事情,不然索性当个文抄公,让别人认可他的才华,那么他再表现谦虚,就能化解别人的不良印象,可以结交朋友。

    虽然李志颖也可以等人刁难之后再反击,然而这样做事情,爽是爽了,却结仇了。

    他不是一个喜欢麻烦的人,能少一些麻烦自然是少已写好,所以脸上面带微笑,显得有些自信和舒适。

    为了避免自己抄了诗歌以后,让别人玩不下去,李志颖并未立马出手,而是准备挑选时机,等有针对苗头出现的时候,立马将事情压下去,避免扩大化。

    那玉京四艳并没有为难李志颖的想法,似乎也觉得李志颖第一个人作诗可能会影响文法会的进程,就让其他人率先作诗。

    许多人开始作诗起来,然而都多数给李志颖感觉是打油诗,比如一些诗歌,质量烂不可闻:

    “塞上战边关,横刀立马先;我有忠君情,战去百十年。”

    “一剑灭蛮夷,边民共欢怡;教化一同行,百年享太平。”

    这尼玛……

    李志颖有种卧槽的感觉了,这都是什么烂诗歌?

    不过,李志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一个文法会而已,能指望多少传世诗歌?

    纵观文明千年,传世诗歌终归是比较少的。

    古代有名的诗歌不过千首,然而作诗总数没有个千万,那也应该有个百万了。

    这么说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古人其实并未想想的那么聪明,传世诗歌的出现,也是需要运气和天赋的。

    不说别的,就说清朝乾隆皇帝凡事必写诗,最后一辈子竟然写出了四万多首。

    一个皇帝就四万首诗歌了,那天下那么多人,有多少诗歌?可以想象的出来。

    读过乾隆的几首诗就知道,他的诗才实在平平,但是就是有一班臣子文人马屁力拍,以为十全十美。

    后人评价乾隆诗多有涂鸦之作,如果弘历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因此诗歌很多,出名很少,这是正常情况。

    真有什么文法大会,也别指望大家能出什么好诗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