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期的时候,这种道路模式没有问题,但是之后就不行了。 “首长,这点我们清楚,所以,我们现在才不得不减配来降低价格。至于技术研发,依然得继续投入,我们的几个传统的客户,他们的武器装备升级以及更新换代,不可能有我们的发展速度那样快。毕竟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他们需要的数量也不可能太多。在目前来说,我们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没有可能出口到华约以及北约的国家内。中东的其他土豪国家,也是被苏联跟美国两大阵营把持着军火市场……” 世界上每年最大的武器交易市场,都是被美国以及苏联给把持着。 中国如果不是九院的横空出世,也就只能出售一些轻武器。 “关于武装直升机,你们究竟减配了多少?”龙耀华没有再说那事情。 直接把话题再次回到了直升机减配的问题上面。 他的思维跳跃,让刘一九都有些不适应。 “防御力更高的石墨烯装甲层我们没有使用了,而是采用了碳纤维;火控系统,性能降低了不少……” 龙耀华快速地转变话题,把谈话的主动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加上这些技术呢,成本会有多少?” “估计得在八千万以上。”刘一九说出了一个保守的数据。 “利润多少?” “大约……”刘一九刚想说利润大约是四千万左右,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说。 沉默,比他欺骗龙耀华更好。 “怎么?不说了?你不说我来告诉你,按照你们的成本以及研发投入,如果生产200架,每一架的技术研发成本大约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其中,很多的技术都是在别的项目中分担了不少的;而生产成本,每架应该只有不到三千万,所以,你们的利润在一倍以上,对吗?” 其他人的嘴角都是抽动了起来。 刘一九则是有些尴尬。 对于他来说,龙耀华的这种推测,实在是有些准了一些。 九院的人向上面提供了这些情报? 这貌似不太可能,但是这也不能排除。 “一倍的利润,军方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这可是先进的技术装备!”龙耀华的意思非常明显。 这些利润以及价格,军方高层是能够接受的,不过现实情况则是不允许在这样的成本下军方大规模地采购。 “而这减配的,按照你们的一贯风格,加上运输直升机,直-91的生产数量,每架的研发成本摊薄下来,应该在不到两千万的价格,对吗?” “首长,哪里有这样便宜,我们的成本价格也是接近三千万……”刘一九还没有回答的时候,廖卓敬就苦笑着说出了他们真实的价格。 这话顿时让所有人大惊,即使汪月山想要阻止,也是来不及了。 刘一九更是脸色大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