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可是装在空中平台上面,一架f14可是八千万美元呢! 齐海不会不明白这样的事情。 所以,这里面肯定是有内情的。 “地面平台实验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按照设计要求,我们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最低需要超过四千小时。在平台上面连续运转了六千小时都没有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准备用到空中平台上面进行试验,只要空中平台上面没有问题,这就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熊猫战机以及双三工程……”齐海叹了一口气。 他也都有些不明白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从第一台发动机样机生产出来之后,他就一直跟着。 “强度不够,我们也计算过,但是如果说强度不够,在地面平台上面就能够找出来……” 刘一九耐心地听着。 到了最后,询问有没有用来更换的新的叶轮。 用新的叶轮进行对比,或许能够找到问题。 齐海也告诉刘一九,他们对比了无数次,在没有装上去的时候,甚至装上去在地面进行实验过,一装到飞机上面,就会出现问题。 一开始以为油路有问题或者控制系统有问题,这些都是在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分析以及改进工作,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 要不是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把战机利用c纵翼面控制滑翔返回机场,这架用来试验是昂贵f14,早就摔了。 “或许问题出现在加工上面。”刘一九在对比了之后,发现所有的叶轮的根部上面,都是通过人工打磨的。 “不应该啊!我们一开始也想过这问题。最终改善过,却还是这样。只要不开加力就没有问题……” “开加力的时候,温度更高,压力更大,这对于材料的要求更高,你难道不清楚?打磨的时候,根部的痕迹明显是不一致,老齐,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些叶轮上面,根部裂纹一点的规则都没有?”刘一九指着上面非常细微的裂纹说道。 在他旁边的工人扶着的叶轮上面,有三个叶片的根部有着一丝比头发还细的裂纹。 这些裂纹并不是沿着根部的方向均匀分布,呈现出了不规则的痕迹。 “可是我们都是用的最为顶级的九级钳工进行打磨……” “我们的九级钳工,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样精密的异形零件的加工。美国人制造这样的发动机零件,采用的是数控机床,而且是精度非常高的专用数控机床。苏联采用的是专机,而我们,用的是人工。数十个叶片,任何一个位置都得保持一样,这一点,你觉得我们的工人能够做到吗?”不是刘一九不相信国内的技术工人。 而是这对于工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