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982年的春节,就在众人的忙碌中度过了。基地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发展着。基地其他的产业,都开始盈利。而且盈利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 这更加让九院下属的单位过了一个肥年,年终奖什么的,自然是让别的系统别的单位眼红,更重要的是,九院下属单位今年的年货更加丰富,南海的海鲜,北方的苹果,南方的橘子等,好像不要钱一样。 九院的年终奖没有再一下子涨很多,甚至没有涨,这让别的单位的反对声音也少了不少。 春节刚过,九院基地的几名领导人就开始跟着五架直升机一起通过铁路到青海,上了青藏高原,并且开始在青藏高原上面的性能测试。 这个时候,青藏高原上面大部分的区域都是白雪皑皑,刘一九却无法继续等下去了。 知青城需要这些直升机。 只有表现出来了性能,才能让伊朗的国防部改变他们的想法。 双旋翼直升机,在目前来看,并不符合这些家伙的审美观。 直升机的测试,并不是在天空中飞行一圈就够了。当然,有的时候,连飞行都是极其困难的…… “增加高度两百米,飞到6400米试试!”在青藏高原上面,茫茫的雪山上空,五架体型庞大的直升机形成编队整齐地飞行着。 作为整个编队的领航飞行直升机,前面的一架直升机舱内,刘一九拿着对讲机,看着外面的碧空,虽然这上面很冷,说话都觉得吃力,但是他依然满头大汗。 “刘主任,这直升机的输出动力在六千米的高空就已经开始不足,现在在6200米也只是勉强飞行,如果再往上爬升……”作为直升机的总工程师,同时担任着副总设计师之责的廖卓敬,同样紧张得满头大汗。 飞机的飞行,已经非常不平稳了。 要是再往上面爬升,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不够,无力向上爬升,很容易就会因为发动机燃烧效率不足,会引起更大的灾难。 “我知道,我们必须测试发动机的极限功率!在更高的高空中,发动机因为氧气含量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必须得详细记录下来。”刘一九之所以坚持要让直-91上高原测试,就是为了阻止国内引进黑鹰。 而且,只有能够上高原的直升机,才能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好好地飞行。 共和国当年仿制了不少的直升机,但是却没有多少的直升机能够在高原上面使用,唯独就是一些民用的黑鹰在上面执行任务。 高原环境恶劣,而且边境上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要快速地向着这边投放物资补给,甚至是用来巡逻边境线,直升机更加能够胜任。 现在这些直升机发动机在六千米的高空中就有些勉强,而且巡航速度也不让他满意,主要就是因为这飞机的发动机不行。 在刘一九的命令下,直升机试飞员黄平阳答复一声收到之后,就开始把操纵杆向着后面拉,希望靠着提升桨距来拉升飞行高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