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丞相夫人是首富(穿书)》
            
            
            
                
    第(1/3)页
    忙了数日后,    太子特地将这天下午空了出来,亲自去纪府拜访他多日未见的好友纪明喜。
    吴家‘肺痨’都好的差不多了,唯独纪明喜说是还有些咳。
    他一来看看好友身体恢复得如何,    二来实在是最近攒了一肚子话,    想找人说说。
    太子身为太子,    附近本就没几个能倾诉的人,数数也就太子妃和纪明喜。
    刚开始几日还好,太子妃会认真听太子倾诉,还会宽慰。但听了几日,    太子妃也有些承受不住。
    半夜还要听太子说起这一路的惊险,事无巨细,    连路上吃了什么也要说,谁能受得住?
    太子只能来找纪明喜了。
    可他刚下马车,还未走进纪府大门,便遇见匆匆出门的纪明皓。
    见到太子,    纪明皓行了一礼:“臣给殿下请安。”
    如今还尚未举行登帝大典,    故而太子暂时还只是太子。
    太子:“不用多礼,    你这是要去哪?”
    纪明皓沉默片刻,    道:“回殿下,臣去趟钱木村。”
    太子微微一愣:“钱木村……可是钱宜宁那孩子的家?”
    离清河郡水患已过了好几月,    纪明皓倒没想到太子居然还能记得:“是。”
    太子两手揣在前,摸了摸微秃的额头,    道:“孤与你一同去罢。”
    -
    钱家一个月前就收到了信,收到信的当天晚上,    钱老爹钱大娘就病倒了。
    钱宜秀听闻后,    在东蕴布庄告了假,    就待在家中照料爹娘。
    老人家上了年纪,    病来如山倒,直到前几日才好。
    刚好不久,两位老人说什么都要去田里忙活。
    夏末的季节,稻谷微黄,想来再过数日,待秋高气爽之时,便能大丰收了。
    忽而有人匆匆跑来:“钱大爷钱大娘宜秀妹子,你们屋里来人了!好像是军中之人!”
    此言一出,一家人都静默了下来。
    三人将手里的农具放下,朝家中快步赶去,可快到之时,脚步又慢了下来,到最后直接停在远处,遥遥望着屋外纪明皓和太子一行人。
    似乎只要不走近,不去面对,就可以假装宜宁还活着,还在军里和他的战友们一起。
    最终还是钱老爹先开的口,他道:“走罢。”
    苍老浑浊的眼里,布满泪水:“别让宜宁等太久。”
    钱大娘大口大口呼着气,背过身去用手背抹了好几把眼泪。
    钱宜秀扶着她娘,轻轻拍着钱大娘的背。
    待钱大娘忍下哭意,一家三人朝家门口走去。
    一年四季,春去秋来,那小小的养大一儿一女的茅屋始终如一,未曾变过。
    可在这茅屋中养大的儿女,怎么就丢了一个呢。
    钱大娘伸手,颤着双手接过棕褐色的陶瓷罐。原以为一个月来泪水已经流尽了,可手碰上冰冷的陶瓷罐时,泪水还是怎么都止不住。
    “宜秀啊——”钱大娘紧紧抱着骨灰罐,抬头问一旁的女儿,“你弟弟那么高的个,到头来怎么、怎么就这么小小的一个……”
    纪明皓移开视线,他将钱宜宁留在军中的物品,连同早就已写好的遗书,和一袋银钱,悄悄放到一旁。
    这么多年来,纪明皓已送走了无数军中弟兄,刚开始每一个他都记得。
    可一年一年过去,有些脸在他脑海中已然模糊。
    但没关系。
    纪明皓抬头,看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山。
    他们是军人,每一年都会写一封遗书,每回上战场也好,救人也罢,都已经做好了死去的准备。
    他们为守护而生,只要这世间山河依旧大好,百姓安居乐业,记住抑或遗忘,又有什么要紧?
    没有打扰抱头痛哭的一家四口,纪明皓和太子静静离开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