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挖坑(求追读求收藏)-《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3/3)页
    这么一想,福叔又觉得石仲魁此时拿出扇子,正是聪明之举。
    心里清楚的知道想得到,就得有付出。
    又明白自己差在哪里,还想办法提高自己,这是有自知之明。
    虽然要了彩头,却没影响于同甫读书,这是知进退。
    而这最后一点也最难得。
    福叔甚至想到,自家老爷当年要是有石仲魁看的明白,就不会因为24岁二甲第五,而志得意满、目无余子。
    或者也和他一样,家道中落吃够了苦头和受尽了人情冷暖,也不会蹉跎了十几年,到现在年近40,还只是个从六品的大兴知县。
    一般知县,上县正七品,下县从七品,而省城或者京师直属的县,则又会高一级。
    甚至包拯权知开封府知府时,直接高了两级,要是再算他龙图殿大学士的身份,就高了四级。
    想着想着,就听石仲魁大概是嫌麻烦,“兄长再不认输,不如小弟倒背某一篇,你看如何?”
    众人本来就惊异于石仲魁连续十几个段落背下来,居然能一字不差,现在听到他居然还能倒背,顿时顾不上规矩,乱哄哄的议论了起来。
    于同甫也被吓了一大跳,哪里有心思管下人们是否闹哄哄。
    “贤弟莫开玩笑。”
    然后不服气的开口道,“贤弟要是真能做到,为兄帮你修书一份,从师祖哪里讨要长安碑林的摹本送于贤弟。”
    “当真?”
    要是说其他的碑林,石仲魁还真不一定知道,毕竟他以前也只是个普通上班族,更没练字的爱好。
    但说到长安碑林,只要看过国家宝藏的人,应该都不会忘了。
    这个世界唐宋元都有,但到了明的时候,稍稍拐了个弯。
    前朝陈姓立国百六十年之后,北方再次被草原攻占,南北两朝又百年,有了现在的大周一统天下。
    所以碑林不仅存在,还从北宋开始一直延续到今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