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有参与造纸和印刷研制的工匠都有重赏,所有人登记在册,入籍卧虎城,今后重点保护!”赵兴对身后的李进思吩咐道。 “抓紧时间印制一百册《史记》、《春秋》、《左传》和《四》,旬月之后吾有用场。”赵兴又对两位主要负责的大师傅吩咐道。 “吾等今日起加紧印制,一定不误将军大事!”两位大师傅立下了军令状。 旬月之后,也就是九月中旬,赵兴以小儿满月为由头,出请柬,大宴群僚,除了几名武将镇守四方之外,文官们基本上都被赵兴请到了城主府。 宽大的宴会厅内,四周摆着饮宴用的长条桌椅,中间却是整齐地码放着四四方方一堆物品,远远地看不分明,引得前来赴宴的文士们议论纷纷。 宴会不一会便如期开始,赵兴让人将一对儿女捧进大厅,让众人瞧了一个仔细,然后开始杯来盏往地喝酒,却始终不提中间那一堆物事。直到众人都喝得七荤八素的时候,赵兴才示意众人安静片刻,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赵某不才,喜获一对儿女,幸得众位爱怜,如今茁壮成长。国昌为表谢意,特奉上薄礼一份,还望笑纳!”赵兴说完,便示意四周侍应的下人将印制好的一套册逐人奉上一份。 前来赴宴的文士拿到册之后,个个面露不解之色,急忙开始翻阅,待从头至尾地浏览一遍,相互之间比对过后,不由得惊呼神奇。大多数的文士都是爱之人,以往读看得都是竹简,价格昂贵的蔡侯纸很少用来整卷地抄录册,今天见了洁白如玉的册,而且分明是批量制作而成,识货的人自然想到了这背后的重大社会和政治意义,是故惊叹不已。 “不知此类册造价如何?今后可否大量推广使用?”“太行院”名誉院长张俭先开口问道。 “造价低廉,一本排版完成之后,可以成千上万册地刊印,费时寥寥!”赵兴一脸轻松地回答。 “真乃国之神器也,上党有此利器,天下尽入榖中!”一心做学问的邴原不在乎出言犯忌,说出了众人心中最想说的话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