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常委会议】-《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第(2/3)页
石为先所考虑的,并不是经济建设、财政收入这些大而广的宏观层面,而是切切实实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
从表面上看来,碧波建筑公司上下接近二百号员工,这段时间因为碧波建筑悬而不决的处理方式,导致那些人已经两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当然这些在处理决定下来之后,会予以补发,但是已经不可能是全额补发。碧波建筑里养了不少光拿钱不干活的蛀虫,那些都是润扬上下某些官员的亲属,他们当然不会担心碧波建筑是否存在,事实上这些人已经主动离开了碧波建筑另谋高就去了。
而剩下的那些人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不足三十人,这些人想要另找一份工作当然也很容易,有一技之长么。但是更多的都是各个岗位上不起眼却踏踏实实在干活的普通人,这些人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学历也不高,想找工作就不会太容易。
而最关键的还不在这里。
一个建筑公司,无论它怎么克扣手下的工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的确养活了许多工人。这些工人,原先可能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进城之后除了卖力气什么也不会,他们不属于建筑,却更加依赖碧波建筑。
石为先查过碧波建筑的记录,至少这些年下来,对于这些工地上的民工,还算是做到了基本的公平,并没有发生什么恶意拖欠工钱的事情。因为工程施工中跟政斧官员存在不少猫腻,碧波建筑很少会将自己的工程二包、三包给那些工头带领的工程队。这也就是说,如果碧波建筑真的被分拆拍卖,那么这些依附于碧波建筑靠卖力气吃饭的民工们,就将面临真正的失业考验。他们,才是最难找到工作的人群。
所以,碧波建筑必须继续办下去,只是,谁来办这个事情,就需要石为先好生斟酌了。
由市委市政斧派人管理是不行的,那样只会让管理者成为第二个刘凯,而对碧波建筑负责的那个人——至少目前看来这个人将会是宁报斌,他将会成为第二个周伟顺。
石为先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把这个原本就该属于社会的企业,还给社会。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有人愿意斥资整个吃掉碧波建筑,并且先期需要垫资恢复碧波建筑的各项运营,甚至需要安置所有依附于碧波建筑的员工和民工。吃下碧波建筑花费的款项已经不少,再加上其他各项开销,很难找到一个愿意接手的人。除非,政斧能在一些方面做出扶助,这包括银行的贷款以及政策上的倾向。
因为赵以达和宁报斌关于碧波建筑的处理意见大相径庭,直接导致了这件事最终只能在常委会上解决。而这个时候,石为先也已经拿出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虽然远未成熟,也缺少实施对象,但是他相信,自己这份方案拿出来,还是会有不少企业家感兴趣的。
只是,赵以达和宁报斌恐怕都不会同意他这个做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