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三巨头-《工业中华》
第(2/3)页
对于这老头死抱着着淮军集团的利益,秦铠早有所料,这是李中堂和其他督抚们的矛盾,自己才懒得插手,他立毫不犹豫的承诺在这一点上支持他,而投桃报李,李中堂也承诺在两广设立特区的问题上支持秦铠。
在他看来,两广现在俨然就是个小王国,那里的官员都被南洋体系把持着,所谓特区不特区,完全只是名义上玩意,既然这秦烈风喜欢搞这些东西,就由得他去,自己进入国家中枢体系的目的,已然达成。
达成意向的第二日,朝堂上如今的三巨头——秦铠、翁同龢、李中堂进行一次磋商,由于立宪的事务,翁同龢、李中堂都是外行,虽有所闻,却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自然有秦铠来一手主导,他们两个只管提意见。
秦铠拿出来的是郑观应执笔,自己在进行修改的《宪政大纲三十条》,除了冠冕堂皇的还保留有大清皇帝的字样外,但是皇权已经被彻底架空,皇帝的所作所为都不得与内阁会议相抵触,内阁设总理大臣和内阁大臣,全权管理国家事务。
而在《宪政施行计划》中,秦铠提出在五年内在《宪政大纲三十条》的框架内完成都宪法的修订,同步制定《国会筹备案》、《地方议会筹备案》,同步改组政府,而在国会和地方议会还未能建立前,内阁由各省督抚推举,组成临时内阁主持国政。
对于秦铠这个建议,两个老家伙细细考虑后都是十分满意,这可有这极大的灵活性,很显然,按照这个《宪政施行计划》,临时内阁无疑就是现在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划分势力范围的地方,这块大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
三巨头在划分蛋糕时,自然是各不相让,讨价还价之后,秦铠出让了看起来最诱人的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他出手拿下了内阁大臣兼管兵部事务,负责旧军队裁撤和筹备新军,自己的首要目的是把满人从统治阶层上赶下来,这自然需要借助全体汉族官员的合力。
很显然,在这一共同目标面前,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满清朝堂上的每一个汉族官员,即便是像翁同龢、李中堂、张之洞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对于那些毫无能力却保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满清权贵深恶痛绝,现在,这一目的已经达成。
而自己的另外一个目的显然获得部分成功,旧式的军队,按照约定,淮军将被逐步裁撤,这个内阁总理大臣,看似风光无限的位置,其实在现在情况下,秦铠深知这可不啻于一个火山口,自己在《宪政施行计划》中提出的内容,那一项都是促动旧既得利益阶层的,而根据宪政大纲,内阁是施行选票制的,自己手头的资源,辅以合纵的方略,足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而翁同龢和李中堂两人原本就是死对头,现在都是一心要坐上这总理大臣的位置,原本最有可能的秦铠竟然放弃了,这让他们两个都有些意外,不过看到秦铠选择兼管兵部后,虽然也揣测到这秦烈风的想法,不过反而加剧了他们两个争夺总理大臣斗争。
结果,三巨头会议,除了让秦铠轻松拿到了他所希望的兵权和设立两广特区的承诺外,李中堂和翁同龢关于总理大臣的争夺却因为双方互不相让而陷入了僵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