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太子到场-《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2/3)页

    这十几天过去了,登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大的就是沿海的百姓又吃到了平价米,不仅不缺斤少两,而且里面没有常见的石子沙子,一经出售,立马获得好评。不过有一点不好的是他限购,每人每天凭着户籍只能买十斤米,不过百姓并不介意这一点。

    商号的掌柜有男有女,登州各个卫所还有州县都有一家,名字叫福源商号,听说是当今国舅开办的。一时之间,两位国舅成了登州百姓的万家生佛。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两位国舅恨之入骨,不过谁管他呢,这些人已经上了朱厚炜的黑名单,帐早晚都要算的,只是现在朱厚炜不愿意搭理他们罢了。

    还有一个突出人物就是马三娘,在登州除了给朱厚炜传递一些百洞山得来的消息,其他时间就在登州城集市瞎转悠。马三娘的名声以前有人听过,有人没听过。但是自从她打了几个为非作歹的豪绅子弟而毫发无损,登州城的治安立马上升好几百个百分点。如今马三娘的名声都传到莱阳去了,现在马三娘逛街,谁看到了不打声招呼,夸一声巾帼豪杰。

    不过这可苦了朱厚炜了,小的被打了,老的到知府那里诉苦,知府又到朱厚炜这里诉苦。朱厚炜没办法,自己只是一个王爷,腰杆子不硬,于是说道“马三娘一家都是为我哥哥办事的,我哥马上来登州了,你们看着办。”果然,此话一出,整个世界清静了。

    对于马三娘“直言不讳,打抱不平”的脾气,朱厚炜也是有所劝解的,不过得到的回答却是“看不见的就不说了,看到了,这手脚动的比脑子快,等我反应过来,他们就倒了。唉,就这本事也敢出来献丑。”

    “他们不是出来卖艺的,还有你真的是手脚反应比脑子快吗?”这句话朱厚炜很想问,不过看到马三娘毫不在意的表情,朱厚炜只能把它藏入心中。算了,反正也不是兜不住,不是有个大哥买单吗。

    最重要的消息就是临清,德州聚集而来的百姓已经到了暴动的边缘,甚至出现了有要攻击周围村庄的苗头,一时之间,两地的局势紧张起来。济宁州不一样,在兖州府还有一位大神,那就是第四代鲁王,朱阳铸。朱老爷子生于1443年,到如今已是66岁高龄了。在历史上这位老爷子活了77岁,直到嘉靖二年才去世。一生风评不错,在去世之后得到一个庄字,封为鲁庄王。不要小看一个“庄”字,在谥号当中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晚生晚育的好处一下就显现出来,按照辈分来说,即使弘治见了他也要喊声堂爷爷,老爷子已经去世的长子,弘治也要叫声堂叔,这位长子比弘治只大了五岁。

    老爷子的封地在兖州,就在济宁东北,看到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派出手下,赈济百姓。鲁王这么一带头,兖州府的达官贵人,只要还要点脸面的也都加入了这场赈灾活动。兖州府是山东西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已经聚集在那里的两万多人倒是还能支持下去,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

    到了6月25,从德州下船的队伍总算到了登州。离着登州城还有十里远,队伍送算放慢了脚步。仪仗也顶起来了,乐队也演奏起来了,一百多人的队伍就这么招摇过市地走向登州。“回避”“肃静”“钦差”的牌子举着,官道也空了出来,让他们先行。

    五里处,知府等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吴以恒也带队候着。朱厚炜没去,这大中午的,站在树荫下都能晒出几斤油来,咱是微服私访来的,没必要去迎接。

    在院子的大堂里,朱厚炜躺在一张藤椅上,屋子里放着几个铜盆,里面的冰块正在散发冷气。朱厚炜微闭着眼睛和马三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第(2/3)页